中新社桂林9月14日电 题:广西桂北傩面具:一块木雕刻出来的“神相”
作者 唐蔚晴 欧惠兰 李伟
“古代传说中的雷公是一个尖嘴猴脸形象的神话人物,于是我在制作傩面具时将雷公做出尖嘴鸟脸的形象,用乌褐色代表庄严作为雷公傩面具整体的铺色,金黄色代表吉祥去装饰官帽和鼻子,红色代表威严作为耳朵、眉毛。”桂北傩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江峰近日在“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站”向记者描述三面雷公傩面具。
广西桂林市曾是中国傩文化非常繁荣的地方,宋朝时期桂林制作的傩面具更是名震京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卷一提到:“政和中大傩,下桂府进面具,比进到,称‘一副’,初讶其少,乃是以八百枚为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
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36个人物,有盘古、令公李靖、鲁班、武婆、开路神君等人物,依据各司神职、地位、功力、性格以及人们对他们的褒贬而传,按各神态归类,面色的主基调分别以红,白,金三层代表威武庄严,仁慈和蔼与凶相。面形上用獠牙代表自然界中的兽神,变异的脸部轮廓代表神话人物,夸张的五官变形分辨职业及人物特有的性情等,即所谓“老小妍陋,无一相似”。
9月6日,桂北傩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江峰在雕刻傩面具。 欧惠兰 摄
唐江峰生长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一个木匠家庭,祖辈以木匠手艺为主,家具和花鸟雕刻等民间手工艺作品都会做。他从小也跟着长辈接触到傩面具的制作技艺,长大后唐江峰一直在各地从事木雕行业工作,常年的沉淀也让他积累了一手精湛的木雕手艺,2011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广西桂林市创业。
“我希望具有桂北地区传统民间文化的傩面具能被整理出来。”唐江峰感慨道。2014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三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上,唐江峰带着自己的木雕作品参展,而博览会上展出的京剧脸谱给唐江峰很大的启发,“因为我懂面具,因此想到我们桂林也有傩面具。”于是唐江峰便开始动手整理制作桂北傩面具。
2015年起,唐江峰花费3年多时间多次往返家乡全州县,向民间老艺人、“师公们”请教,运气好时还能看到他们用过的傩面具。经过大量拍照、查找资料等,唐江峰才将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36个人物的桂北傩面具雕刻完工,并将这些傩面具取名为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
2018年3月24日,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的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展出的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受访者供图
通过不断摸索创作,唐江峰等人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桂北傩面具之雷公》获得2016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铜奖,整套桂北傩面具也先后到南宁、西安等地进行展览。
由于传统的傩面具只用于传统节日、祭祀活动、表演等场景,导致傩面具市场需求量小,制作传统的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只是唐江峰的副业。在闲暇时间,唐江峰还制作一些客户定制的“特殊面具”。唐江峰回忆道,曾经有一位海口的客户向他定制30个左右的中国傩面具和具有非洲文化的传统民族傩面具。还有一位北京客户在韩国旅游时,看到一副产地是中国桂林的三层傩面具后,拍照回来让他进行复刻。
“傩面具属于‘冷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江峰感叹,“让现在年轻人再把这个面具戴来玩不太现实,也不常用。”今后他想将傩面具做成钥匙扣之类的小件纪念品,这样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去购买携带。(完)
中新网金华9月14日电(董易鑫 吴旻)14日,位于浙江金华东阳市横店的文荣实验学校上课铃声响起。只见,教室里的一年级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上起了戏剧课,揣摩、扮演戏剧人物。
横店目前集聚影视企业1800多家,累计接待剧组近4000个。从1996年为电影《鸦片战争》建设拍摄基地拉开发展影视产业序幕至今,当地已基本形成影视全流程产业链。除本地住户外,横店也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在此安家。
文荣实验学校的老师为学生讲解一些影视作品。吴旻 供图
文荣实验学校内有不少学生的家长是影视行业从事者。“我是因为爸爸常年在横店拍戏,所以转学来的。”三年级学生何逸辰说,之前,他只在探班时看过父亲演戏,没想到自己也能演。“在学校上戏剧课真是太有意思了。回去我还能和爸爸交流‘表演心得’。”他说。
在横店这片拍摄热土,随处可见“荧幕面庞”,文荣实验学校亦不例外。该校三年级学生陈天雨曾在《长相思》《当家主母》等多部影视作品中亮相,饰演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许子言一角最为“出圈”。
据了解,文荣实验学校近年来开设了戏剧课,还有影视鉴赏、表演、口才等相关课程,并尝试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和编程等科目中渗透影视教学方式,让学生以综合性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文荣实验学校学生参与剧目演出。吴旻 供图
为丰富影视教育活动,该校开设了中文戏剧社、英语戏剧社、音乐戏剧社等多个“教育戏剧”学生社团,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英语节,让学生有充分体验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走进剧组,进行影视实践和体验,并定期组织学生走进拍摄基地,去感受影视文化。
该校戏剧课教师何翔介绍,学校在剧目的选择上会优先选择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影片,“在这些片源库中我会先观看,再挑选适合学生的影片,并制作相应的教案。目前,比较成熟的剧目有《马良治皇帝》《丰碑》《拔萝卜》。”他说,优秀的影视再加上适龄的影视教育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综合素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