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14日电(樊中华)地处黄浦江沿岸中心节点,与陆家嘴隔江相望,上海北外滩被称为是上海市中心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2020年,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规划获批,三年来,这方4平方公里的区域已成为上海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以聚集产业链高端环节、服务链高价值区段进行“中心辐射”的重要阵地。
坐落于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与陆家嘴隔江相望。记者樊中华 摄
14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虹口区专场中,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三年来,北外滩区域的投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加快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服务链高价值区段迈进,航运和金融产业优势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当前,虹口区共集聚航运企业4500余家,功能性机构近40家,集聚各类金融企业和机构21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其中,百亿级私募15家,位居全市第一。国际航运公会(ICS)上海代表处、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等功能性机构先后入驻,荷兰全球人寿、加拿大宏利等国际金融巨头加快集聚。航运、金融两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贡献度超过三成。
同时今年以来,以北外滩的开发建设为契机,虹口区先后赴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开展投资推介,吸引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8月新设企业注册资本累计达到236亿元,位居中心城区第一;1-7月实到外资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9%,新增市区两级总部企业15家。
北外滩将如何进一步实现其“中心辐射”的重要价值,成为虹口区及上海发展的重要引擎?
李谦指出,一是要面向全球,强化资源配置能力。对内注重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对外注重集聚辐射,争取更多市场化全球化的平台、机构和企业集聚虹口,汇聚全球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关键性战略要素,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未来,北外滩要聚集全球高端要素,汇聚超过1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至少汇集30万人才,全球相关技术、人才、资本、信息都可在这里实现管理、流动、组合、分配。”
坐落于北外滩的近百年优秀历史建筑雷士德工学院在修缮一新后,成为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产业联合实验室集群以及由国际顶级设计大师领衔的大师工作室集群。记者樊中华 摄
二是立足产业基础,大力推动产业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和特色化发展。国际化上,将创建航运服贸国际合作区,深化全球投资合作伙伴计划,引育一批高成长性的隐形冠军企业,使专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高端。
数字化方面,将继续推动一批链主企业和数字应用场景落地;同时,依托上海环交所、绿色技术银行等平台,发展碳审计、碳检测、碳评估、碳金融等专业服务,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在特色化方面,加快北科创生物技术园等项目建设,布局大数据、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两大两新”特色产业新赛道。
此外,李谦表示,虹口区还将聚焦构建科技创新发展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科创总部集聚,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同时,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下,破除制约发展的制度壁垒和路径约束,从多层次、多角度聚焦风险共担、创新规模量产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关键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完)
中新网福州9月14日电 (郑江洛)14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以来福建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以及福建省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的相关情况。
福建省高院副院长苏建平介绍,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破产及强制清算案件8430件,其中,清算案件6754件,重整案件247件,和解案件72件。高效审结一批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破产重整案,安溪铁观音、实达集团破产重整案分别入选全国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和全省十大法治事件。
在优化破产效率方面。“近五年,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至208天,同比下降729天。”苏建平指出,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对无产可破类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审理周期在90天以内的案件占47.76%,有效促进“僵尸企业”快速出清。
为进一步提升福建破产管理水平,福建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已于7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8月28日正式登记为社会团体法人。据介绍,福建省破产管理人协会是由福建省九地市的破产管理人协会共同发起设立,由入选福建高院及各地市法院破产管理人名册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及专业从事破产业务的自然人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苏建平表示,福建省破产管理人协会的成立,是福建破产审判和破产事业发展的重要法治成果,标志着福建省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业务迈上新台阶,进一步走向职业化、标准化、法治化。协会将成为全省破产业务重要交流平台,为管理人与法院、破产企业、政府部门之间架设起沟通桥梁,对于提升福建省破产管理人队伍职业素养、促进破产管理行业规范发展、推动法院公正高效审理破产案件、更好服务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 【编辑:刘欢】